Monday, August 15, 2005

60 Years

20050815 日本東京涉谷街頭仍然熙來攘往
車站前,與平日不一樣有偌大的日本國旗在飄揚
旗幟旁寫著「日本要整頓軍備」「日本不是侵略國」

是嗎?

19310918 日軍關東部隊以鐵路被破壞為理由進軍中國東三省,史稱九一八事變
19370707 日軍為搜尋失蹤士兵,開火炮轟北平盧溝橋,史稱七七事變

一九三七年八月,中日兩軍於上海正式交戰.中學時候聽到老師說日本「三月亡華」的計畫,心裡很是氣憤.

19411207 日軍偷襲珍珠港

一九四一年聖誕,香港總督楊慕琦率駐港英軍投降,香港墮入三年零八月淪陷.從博物館看到,香港的街道也曾換為日本名字,學校也有日語的書本.沒有好奇,只有噁心的感覺.

19450806 美軍在日本廣島投下第一枚原子彈
19450809 美軍在日本長崎再投下第二枚原子彈


19450815 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

<嫁給港人的日本人三木茂代,日常生活很地道──買菜煮飯、相夫教子,港日合璧是出奇地融和。她兒時已遍遊各國,在英國看過南京大屠殺紀錄片,又到德國參觀毒氣室,不時聽到有人說「日本人很壞」。回到日本後,老師卻說二戰時多少日軍陣亡、多少百姓被美國投放的原子彈所殺傷。心內的文化衝擊,得到家人解惑,終得出軍國主義有其不當之處的結論。在港生活15年,三木明白,惟有以誠待人,才能放下歷史包袱。兒子即將升讀中一,面對這個港日混血兒,三木跟兒子耐心講述「當時有些日軍遺失了良心,好像患病似的」,要兒子謹記待人以誠。>

從未間斷過的呼聲,指摘日本要對受侵略國家道歉,這也許令很多日本人厭倦.這六十年來相信日本已道歉不下數十遍.有人問究竟還要日本怎樣做才對.時至今日許多年邁的老人,仍緊緊手執不止是當年的軍票,還有他們一段段哭不盡的往事.他們需要的是一句對不起嗎?

<84歲的袁竹林雖然行動不便,但昨日亦坐輪椅來港出席抗戰勝利60周年前夕遊行,當提到其慘痛經歷時,更一度聲淚俱下﹕「他們把我殘害得一輩子也完了。」袁竹林在當慰安婦期間,每天被日軍強暴20多次,她試過逃跑,可是又被日軍捉住,更對她拳打腳踢,於是萌生自殺念頭,可是她又捨不得7個月大的女兒,迫於無奈便繼續咬緊牙關。最後她被一名好心腸的日本人放走,原以為可跟女兒團聚,不過女兒卻因無人照顧而死掉。>

其實日本甚麼也不做不了,因為一切都已經不能夠補救.

每次參拜也惹來無數迴響的靖國神社,似乎也未能靖息六十年的紛擾.那邊廂看歐洲地區,各國的博物館都展出戰時的史料,勇敢面對歷史問題,法西斯主義也不見得在六十年後又再在德國萌芽;反觀日本,或者是民族性的關係,軍國主義的思想尤如星星之火,輾轉半個世紀仍不滅,令人聯想到燎原的恐怖.歷史是人類的教訓,但人類卻又喜歡重複歷史.戰爭的傷痕,是留在未亡人心中永遠都不可能彌補.一個令世界重光的一吻,能否將發生過的都抹去?


VJ Day, 1945 Posted by Picasa

No comments: